藏私账的习惯,如果有的话就按五爷说的做,他们五爷还能再立个大功。

一行人在市舶司转了半晌,奢侈品是买不起的,看看热闹长长见识就是没白来。

板桥镇住的都是往来商人,酒楼客栈人满为患,物价比京城还高,但是物价高也挡不住供不应求。

白玉堂小声嘀咕,“这儿的房子比京城还贵,果然拼财力还得看商人。”

幸好住官驿只查证件不要钱,不然在板桥镇住几天能把他们带的路费全花光。

跟着大部队行动就这点不好,热闹是热闹了,花起钱来连自己的钱都不敢花。

“我们不住驿馆也不用掏钱。”苏景殊解释道,“包大人来板桥镇之前和密州官员打过招呼,各州都有公使钱用来招待来往官员,咱们是被招待的过往官员,只要是公事范围内的花销都花不到我们的路费。”

就算花他们的路费也没关系,他们是公差出行,差旅费全报。

白玉堂撇撇嘴,“麻烦。”

苏景殊乐了,“我以为五爷要说‘公使钱才几个钱’呢。”

“是想这么说来着。”白玉堂摸摸鼻子,“但是以前没听说过官员离京半路钱不够花,由此可见朝廷给各州的公使钱应该不会少,所以忍住了。”

大宋的文人一个比一个娇贵,要是钱不够花他们会开口说,没说就是肯定够花。

小小苏鼓掌,“五爷机智。”

朝廷冗官冗费,冗的费用不光是官员的俸禄和军费,还有别的乱七八糟的开销。

事关全体官员,就算所有人都知道朝廷的费用冗在了哪儿也轻易没人敢说。

他们可以自己不享受不乱花钱,却管不了同僚的所作所为,朝廷官员那么多,这事提出来就是和全体官员对着干,只怕刚提出来就得被打压流放贬谪出京。

改革嘛,都是这样,虽千万人吾往矣,能成就是功在千秋,不能成就是把自己搭进去。

众人回到驿馆休息,临睡前安排好明天的行程。

包拯带人去市舶司查账,苏景殊继续带人去市舶司。

钦差便宜行事权力很大,虽说官家没有说让包拯巡视密州,但是来都来了,顺路看看密州的军政财政也不费事。

密州官员:……

章节目录